說起《誅仙》,估計許多80后、90后的小伙伴們都能哼上幾句經典臺詞:“我本凡人,何必奮不顧身?”或者“蒼云變色,天枯地裂。”這部自2007年推出的網絡小說,經歷了從文字到游戲再到影視的全方位跨界,成為了不少人心中的“仙俠IP鼻祖”。但如今,關于它的評價,可謂是一波三折,正如咱們吃火鍋時突然冒出個“辣得你跳腳”的辣椒一樣刺激。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,從多個角度看《誅仙》在當代的“人氣面相”和“爭議指數”。
首先,不能不提的是《誅仙》的小說原著。作為網絡文學的經典作品,它當年以壯闊的世界觀、細膩的人物刻畫和引人入勝的劇情,牢牢抓住了大量讀者的心。尤其是那句“我欲成仙”瞬間點燃許多青少年的夢想火焰。小說中,不少讀者曾深夜燈下追看時哭得稀里嘩啦,好像自己也在天界飄來飄去,和青云門的小哥哥小姐姐們一起歷經波瀾壯闊的仙俠世界。然而,時間到了今天,部分年輕網友對《誅仙》的評價開始變得復雜。有人說,這部作品“套路滿滿”,情節老套;有人覺得,“人物塑造太單一”,讓人想吐槽“復制粘貼”。
接下來,咱們聊聊《誅仙》改編的影視作品。許多網友都曾專程奔走影院,只為了欣賞那部曾經滿載期待的電視劇或電影版本。可惜的是,很多時候,“期待越大,失望越大”。有的小伙伴覺得演技挺棒,尤其是主演張小凡,那個“呆萌”或“深沉”的演繹還帶點搖頭晃腦的“表情包”效果,但也有人指出,劇情改動大得讓人抓狂,原著的細膩被砍掉了一半,反而變成了“玄幻版的快餐”。更有趣的是,粉絲腸線緊繃地吐槽“剪輯像在趕鴨子”,題材變了味。有人調侃:“看得我都想變成仙,直接飄出屏幕去找耀武揚威的導演聊聊人生。”
除了影視之外,《誅仙》在游戲界的表現也值得一提。曾經,一代人的青春都在那款經典端游中浪費了不少白花花的時間。游戲里,人物技能炫酷,裝備華麗,幫派激戰打得天昏地暗。現如今,隨著手游的崛起,關于“《誅仙》手游”的討論也持續升溫。有粉絲稱:它“還原了小說的精彩情節”,“操作簡單,上手快”,還“不經意間點嘆:其實還挺懷舊的”。不過,也有人吐槽說:“氪金太嚴重,裝備綁定得像鎖鏈一樣緊,想肝就得肝得死去活來。”更逗的是,游戲社區里“仙俠玩家”的口頭禪:“點個贊,順便幫我點個贊不?”一句話總結:如今的《誅仙》游戲,既有粉絲的“死忠”,也有玩膩了憋著一肚子槽的“過氣玩家”。
另外,隨著時間推移,關于“《誅仙》IP的文化影響力”也讓人驚喜。你看,網絡梗、搞笑段子不斷冒出:比如“青云不在,除了牛逼還是牛逼”、“小白美顏包,帶你飛天入地、遨游仙界”、“凡人系多了點凡塵味,仙俠元素略顯廉價”,每一句都代表著網友“愛恨交織”的態度。甚至有人用“誅仙神句”做梗,比如“天若有情天亦老,仙亦有情情難舍”。不過,也不能忽視有些玩家和書迷的“心頭之痛”——覺得“套路多、創新少”,同樣在網絡上引發“打臉”暴風。這種“既愛又恨”的心態,正是《誅仙》作品今日評價的真實寫照。
除此外,《誅仙》粉絲間的“口水戰”也變得激烈。不少“御宅族”堅稱,《誅仙》是“青澀的青春記憶”,是“情懷的集大成者”;但也有人調侃:“別再拉我一起說‘唐僧念經’,這次我寧愿去看別的仙俠作品”。有趣的是,很多人在梳理各種“誅仙梗”的同時,也會不經意地吐槽,像“看到楊紫扮青云門弟子,我只想說一句:演技還需要打幾分?”。畢竟,網友的“嘴炮”可是火力全開,幾乎可以“秒殺”所有的仙俠劇。可是,既然都在噴,那是不是說明《誅仙》的火熱程度還在?畢竟,“沒有爭議的作品不叫作品嘛。”
當然了,不能少了在微博、知乎、貼吧的“粉絲們”們的熱烈討論。有的直言:“《誅仙》代表了我的青春,也教會我人生的道理。”也有人說:“仙俠故事太套路,看看就會想喝茶打游戲,沒勁。”這樣的聲音百花齊放,但實際上,無論是褒是貶,都說明《誅仙》在大眾心中的“占比”還是挺大的。它像一顆“定海神針”,在許多網絡社區里依然屹立不倒,成為許多年輕玩家調侃生活、放松心情的“精神食量”。
說到底,《誅仙》在當代的評價可以說是“喜憂參半”。它像一部帶有濃厚年代感的電影,讓人懷念過去的青澀,也像一款日益老化的游戲,帶著一股“懷舊的味道”。有人覺得它“經典得沒話說”,有人覺得它“套路化得讓人想刷屏”。不管怎樣,這個曾經童年或青春的“仙俠夢”,無疑在網絡文學、影視、游戲界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記。